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佛教图片艺术网为您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愿佛菩萨保佑您学佛精进、身体安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本站的支持和关注。

艺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流传千古的《焰口召请文》出自东坡之手吗

加入时间:2018-08-20 15:48:39来自:中国当代佛教网 点击查看大图

      

流传千古的《焰口召请文》出自东坡之手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一心召请。

  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

  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

  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类金灵等众。

  一心召请。

  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

  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

  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如是英雄将帅之流,一类神魂等众。

  一心召请。

  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

  南州北县,久离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岛。

  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魂杳杳隔阳关。

  如是文臣宰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

  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谩施辛苦。

  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

  如是文人才子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梵行比丘尼众。

  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

  呜呼!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

  如是缁衣释子之流,一类觉灵等众。

  一心召请。

  黄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里修真,阆苑洲前养性。

  三花九炼,天曹未许标名。四大无常,地府难容转限。

  呜呼!琳观霜寒丹灶冷,醮坛风惨杏花稀。

  如是玄门道士之流,一类遐灵等众。

  一心召请。

  江湖羁旅,南北经商。图财万里游行,积货千金贸易。

  风霜不测,身膏鱼腹之中。途路难防,命丧羊肠之险。

  呜呼!滞魄北随云黯黯,客魂东逐水悠悠。

  如是他乡客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戎衣战士,临阵健儿。红旗影里争雄,白刃丛中敌命。

  鼓金初振,霎时腹破肠穿。胜败才分,遍地肢伤首碎。

  呜呼!漠漠黄沙闻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

  如是阵亡兵卒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宫帏美女,闺阁佳人。胭脂画面争妍,龙麝熏衣竞俏。

  云收雨散,魂消金谷之园。月缺花残,肠断马嵬之驿。

  呜呼!昔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

  如是裙钗妇女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怀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鸾凤和鸣,次望熊罴叶梦。

  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时。璋瓦未分,母子皆归长夜。

  呜呼!花正开时遭急雨,月当明处覆乌云。

  如是血湖产难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蛮夷戎狄,喑哑盲聋。勤劳失命庸奴,妒忌伤身婢妾。

  轻欺三宝,罪愆积若河沙。忤逆双亲,凶恶浮于宇宙。

  呜呼!长夜漫漫何日晓,幽关隐隐不知春。

  如是冥顽悖逆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饥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亡身,逢虎狼而失命。

  悬梁服毒,千年怨气沉沉。雷击崖崩,一点惊魂漾漾。

  呜呼!暮雨青烟寒鹊噪。秋风黄叶乱鸦飞。

  如是伤亡横死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法界五道,十类孤魂。面然所统薜荔多众。

  尘沙种类,依草附木。魑魅魍魉。滞魄孤魂。自他先亡,家亲眷属等众。

  惟愿承三宝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受此无遮甘露法食。

  在佛教众多的佛事科仪中,有一种通常在黄昏时分举行的,以施食超度饿鬼或追荐死者亡魂的佛事活动——焰口。

  焰口,全称瑜伽焰口,瑜伽,意为相应,即主持法事的僧人(金刚上师)要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达到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的境界,这就是密宗身口意三业相应的修持方法,故名相应。

  佛教的经论中说有一饿鬼,身形焦枯,口内燃火,腹如沧海,咽细如针,不能得食,佛教对它们给予救度,因此称对这种饿鬼施食的经咒和念诵仪轨为“瑜伽焰口”。

  焰口原是密宗中盛行的佛事仪规,施饿鬼食是修密者每日必行的课程,唐代已传入我国,唐末五代时期渐至失传,宋代也曾复兴,似乎并不普遍。

  元代,藏族喇嘛进入汉地,密宗的修持法门逐渐复兴,并为汉僧接受而广泛流传下来,后来成为汉传佛教寺院中常用的佛事仪程。

  但是,佛教内部也常有人对这种佛事仪程和其音乐演唱活动表示不同看法,甚至将其贬斥为“经忏鬼子”之流的非正当行为。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殊不知,这种源远流长的佛事仪程自有其真实的意义和作用,何况焰口书中的文章、颂辞、赞偈都出自古代大善知识和著名学者之手笔,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出来。

  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只是现在大多数人对这些内容不太了解罢了。对此,也有人认为,对忏书和焰口文无端的鄙视,即是对过去先贤大德的不尊重。

  然而,关于焰口文作者的问题,也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譬如,人们常说焰口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撰写的,这就难免有点牵强附会了。

  苏轼,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苏轼宿根深厚,与佛有缘,与当时不少高僧大德交往密切,在他的诗文里经常流露出许多通晓佛理、契悟禅机的作品,流传至今,广为人知。

  苏轼虽然为佛教作过许多偈颂,但是焰口文却不是他的作品,这是我们应该弄明白的。因为,焰口文中使用的全部是四六句子,种文体叫做骈体文。

  骈体文起源于汉魏,形成盛行于南北朝,唐初风行,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使用的就是这种文体。骈体文讲究对仗工稳、声律和谐、词藻华丽,并常使用深奥偏僻的典故,一般人是无非读得懂的,故遭到以韩愈为首的进步文人的极力反对。

  那么,大力倡导古文运动、身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轼怎么可能大量使用骈体文呢?况且,焰口文中有些典故是北宋以后发生的事件,苏东坡怎么能够将它们写进自己的文章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曾专门求教于精通佛教史而且擅长诗词古文的周亮老师。周老是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他非常肯定地认为苏轼不可能是焰口文的作者,先生随后很快就从召请饿鬼受食的一段焰口文中找到依据,书上的原文是:“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因为,这两个对仗工整、文笔精炼的句子使用了两个历史典故。

  “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是指西晋王朝的大将王濬于晋武帝咸宁五年(279)率军攻克武昌,然后顺流而下直取东吴首都建业(南京),降孙皓,灭东吴,三分归一统。唐代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诗中曰:“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西晋消灭蜀国后,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在四川打造战船,训练水师,准备自长江上游出兵攻吴,意在统一全国。

  西晋武帝咸宁五年(279),晋军六路出击,其中之一是益州(成都)刺使王濬统率的七万巴蜀水师。其所乘大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

  西晋水师东出夔门,顺江而下,“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次年二月攻克丹杨城(在湖北秭归西南)。吴国守将吾彦为了阻止晋水军顺江而下,在峡谷中设置了铁锁链横跨江面上,又在水道下面设置了一丈多长的铁锥,想借此拦住或刺破晋军战船。

  王濬为了对付暗藏水中的铁锥,他吩咐将士预先绑扎了几十张巨大的木筏,上面竖着身穿铠甲、手持兵器的草人,用擅长游泳的人驾驶先行。这些大木筏一碰上铁锥,铁锥立刻刺入或卡在木头之间,被飞快下驶的木筏带走了。然后战船再随后下行,王濬命人在船头设置了大火炬,有十余丈长,几十围粗,里面灌上麻油。当遇到铁锁链时,稳住船点燃火炬,片刻功夫,横在江上的铁锁链就被烧得铁融链断,沉入江底。战船可以畅行无阻了。

  晋朝于公元263年灭了蜀国,公元280年又灭了东吴,中国九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三足鼎立的天下终于重归统一,这当然是苏东坡所熟知的历史。

  至于“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这“銮”是指古代皇帝车驾上所用的铃铛,“舆”是指车子、车箱或轿子(肩舆),銮舆就是皇帝车驾的别称。

  “五国”,是指辽代黑龙江依兰以东至乌苏里江口的松花江两岸的五个少数民族部落,它们分别是越里吉、奥里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笃,史称五国部。依兰是五国部第一城之越里吉城,为五国部会盟之城,因此又称为五国头城。

  五国城古称“越里吉”,即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南的依兰县。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落首领阿骨打创建金国,1125年金国灭辽国,第二年,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破北宋首都汴京(开封),俘获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大臣等数千人,并将皇都珍藏的所有宝物、文献全部掳往北去,将皇帝囚禁在五国城,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慷慨悲愤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难时,苏东坡早已经不在人世。苏东坡生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卒于宋徽宗靖国元年(1101),此时,宋徽宗赵佶刚即位做皇帝,而他的儿子赵桓(钦宗)才出生,靖康元年徽、钦二帝被俘时,苏东坡已经去世25年了。东坡长徽宗45岁,长钦宗63岁,历史是由后人书写的,由此看来,焰口文绝非苏东坡所作。(原载于1996年《吉祥草》第二期)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网--佛教艺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