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佛教图片艺术网为您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愿佛菩萨保佑您学佛精进、身体安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本站的支持和关注。

艺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佛教融入民俗:非仅精英宗教 而是大众信仰

加入时间:2018-11-09 16:22:51来自:中国当代佛教网 点击查看大图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伦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更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佛教融入民俗,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才成为大众信仰而非仅是精英宗教。
  佛教融入中国传统习俗,最典型的就是“烧香拜佛”。现在个别大城市,一到农历初一、十五,特别是大年初一这一天,通往寺庙的道路都堵得厉害,因为很多人都想去烧香拜佛。这种习俗,东晋时期就有了。佛教认为,“香为信心之使”,俗人和佛菩萨相隔遥远,需要烧香“邀请”其前来“交流”。“拜佛”,佛教术语为“顶礼”,按照佛门标准,要“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向佛像行礼,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佛足。”这是印度佛教行礼之法,传到中国,成为人们参拜佛像的常规仪式。
  佛教融合中国人传统观念形成的另一习俗为“许愿还愿”。佛教特别重视“愿力”,“愿”就是期望成就某事的信心、决心。佛教之“愿”有两种,一是“上求”,誓愿成佛,二是“下化”,誓愿教化众生。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了祈福禳灾的方法。人们到寺庙中的佛像前“许愿”,希望佛菩萨“帮助”自己实现心愿,如求子、求财、求官、祛病、消灾等,如果“满了愿”,则按照当时许诺下的条件“还愿”,如做布施捐献,做善事、法事,塑像印经等,以此“功德”感谢佛菩萨的慈佑。
  佛教还融入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之中,如“素食”。“素食”,即“菜食无肉”。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通俗编》云:“吃素之风,肇始于唐,盛行于宋。沿至今日,名目转多。更有辛素、灶素、三官素、观音素、准提素、玉皇素。妇人女子,有一月间仅三数日不持紊者。”“素食”之风,随佛教提倡而在民间更为流行,宋代已有专门的素食店。佛教“素食”,除慈悲戒杀外,还跟一种传说有关。据说天帝释用大宝镜照四部神州,每月一移,察看人间善恶,农历正月、五月和九月照临南赡部州。我们正是南赡部州人,在这3个月内,人们怕天帝释用镜子照见“恶行”,所以要吃素行善。
  再就是“放生礼忏”。“放生”之俗在中国是古已有之,佛教传入后更大力提倡。据《金园集》记载,梁朝慧集游历诸州时,曾烧臂乞钱放生。《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云,智者于天台山设放生池,并劝临海渔夫放生,又为鱼类传授三皈依,讲《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此乃我国放生之滥觞。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曾经下诏,在全国各地设放生池81所,宋真宗也曾下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因为放生既合乎我国古代民俗,又得到了佛教的大力支持,所以放生在民间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力。现在放生的人也不少。
  受佛教放生观念影响,中国古代有不少以放生为主题的诗歌。例如东坡诗云,“秋来霜露满东园,芦服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赵孟頫亦有诗云,“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丰子恺先生曾专门画《护生画集》,对民间放生习俗的影响更大。
  “礼忏”本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忏法”流行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曾亲自创修《梁皇宝忏》,以“露缠结罪,涤过去之恶因;发菩提心,植当来之种智”为主旨。其后又出现了很多“忏法”,例如陈文帝个人就制作了7种“忏法”。智者大师依据《法华经》制成的《法华三昧忏仪》,借礼拜、赞叹、忏悔以安定心念,然后从诵经、坐禅方面正观诸法实相。唐宋是“礼忏”的全盛时期,到了明代,太祖为超度元末死于战乱之亡灵,在南京蒋山屡兴“礼忏”法会,更将“礼忏”之风推至高潮。其后“忏法”广为流行,“赶忏”成为僧侣重要的行事之一。就像“盂兰盆会”一样,“礼忏”也有一个重大的“意义转向”,即从佛教徒的自我修行法门,转变为世俗化的祈福习俗,“礼忏”中施主指定僧人修什么“忏”、诵什么“经”,然后据此布施以财物。更有“水陆”和“焰口”法会,专门用来在丧葬期间超度亡灵、恶鬼。
  佛教融入民俗,大大丰富了民间文化,体现了佛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可视为佛教中国化的另一重要向度。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